十月下旬·晴
在香港吃壽喜燒的時候不多,不過這裡就是想來很久的。因為去過東京的同店名,也想看看在香港經營得怎樣,所以是一早就放進了筆記本的「To Eat」名單中。
不過這裡也很受歡迎,就是在暑假的疫情期間,訂位也要等上數星期,結果就拖了好一段時間,到了這天才第一次來。走過兩旁竹林擺設的長廊,來到一邊是維港大海景的餐廳部份。空氣中瀰漫著壽喜燒醬汁的甜香,就在四人位坐下。
午市餐牌選擇也不少,當中除了牛肉的不同料理以外,就連魚生飯也可供選擇。大抵無論打的是什麼招牌的日本菜,在香港也要兼賣刺身才算「入鄉隨俗」吧?選了用上「A5和牛特選部位」壽喜燒,點來日山自家品牌的純米吟釀Haru,先喝一杯。
前菜三品,當中先吃的是梅子啫喱。梅子不太酸反而有點甜,放在最後一欄的甜點環節還較適合。中間的是海鮮茶碗蛋,熱度十足又口感嫩滑。下了貝柱及銀杏、冬菇等同蒸,是好吃的。左邊的是切絲的金菇及莧菜,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印象。
前菜過後,就是主角上場的時候。侍者先將兩片牛肉拿來,介紹是日的「A5和牛特選部位」就是鹿兒島牛肩肉。雖然貴為應屆「日本一」,但香港人應該不會對鹿兒島牛太陌生。加上牛肩也不能算是出色的部位,是日的「特選」,是有點令人失望了一點。
吃壽喜燒,不用自己動手。在餐廳一旁放上了三個氣體爐,全店上下的壽喜燒就在那裡集中處理。三個鍋子各司其職,當中一個用來涮牛肉,中間的那個烤蔥段,最後的那個就燒豆腐、冬菇及蒟蒻絲。
先來的就是牛肉及蔥段,配合打發了的蛋漿同吃。先莫說在香港吃的蔥段不會比原產地的好,就是「牛肉有牛肉煮、蔥還蔥燒」也令這兩種食材沒有什麼協同效應。店子的工作,就只是將二者分別弄熟上檯而已,失卻了壽喜燒本身的精髓。不過話說回來,烹煮的火候是精準的。
待吃得差不多,第二片牛肉也燒來了。這一次配上的是冬菇、燒豆腐及蒟蒻絲。店子這個「各自為政」煮法的弱點,是完全可以在蒟蒻絲及豆腐上展現出來。不跟牛肉同煮,就只是加入壽喜燒汁煮出來的豆腐及蒟蒻絲,說真的是沒有什麼風味可言。
還有米飯及味噌湯。日本米飯本身是好吃的,而這一碗米飯是隨第一片牛肉就拿上來,似乎也配合中國人吃牛肉時要「下飯」的習慣。味噌湯只是普遍版本,在吃完味道濃郁又帶點甜味的壽喜燒而言,感覺就乏善可陳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很多有名的牛肉料理店子,在最後也會準備口感濃郁的赤味噌湯,就是在味道上的考慮。
甜點就是柚子雪葩,簡簡單單。因為工作關係,正常是很遲才吃東西。在午餐時段通常沒有什麼胃口的我,這個餐的份量就是剛好。兩片共一百克的牛肉,老實說是少了一點點。索價接近五百元的「特選」套餐,計及選上的牛肉的獨特性、部位及份量,都不能算是物有所值。
吃過這一頓壽喜燒,令我對自己不大會在香港吃此品的習慣還是沒有什麼改變。貴為在東京的一個百年品牌,本身還要有自家牧場及牛肉,更在那邊是米芝蓮一星牛肉料理店。登陸在香港,說變了這個樣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