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下旬·晴
鏡頭一轉,回到京都。
在這裡有很多東西好吃,不過在下午茶的時候,最好就是找間喫茶店去吃蛋治。
日本蛋靚,麵包又好吃,牛油又出色,那夾在一起當然又係「無得輸」。
店子在京都北的上京區,坐公交來的話,在今出川駅下車也要行十分鐘左右才來得到。這裡是間轉角位的咖啡店,從外看來也頗有格調。午市來到,人客不少,絕大部份也是女客人。是日全店(連店員)就只得我一位男士,有趣。
十月下旬·晴
鏡頭一轉,回到京都。
在這裡有很多東西好吃,不過在下午茶的時候,最好就是找間喫茶店去吃蛋治。
日本蛋靚,麵包又好吃,牛油又出色,那夾在一起當然又係「無得輸」。
店子在京都北的上京區,坐公交來的話,在今出川駅下車也要行十分鐘左右才來得到。這裡是間轉角位的咖啡店,從外看來也頗有格調。午市來到,人客不少,絕大部份也是女客人。是日全店(連店員)就只得我一位男士,有趣。
十一月中旬·晴
舊同事約吃飯,她在城中最頂尖的鉄板燒店工作,那就挑同一款式的店子去吃。廚人加上食評人,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晚的餐點,會很有趣。
當然不是第一之次來,大廚山下泰伸先生的履歷當然也響亮。任誰都知偏向洋風的鉄板燒是和食中最難拿米芝蓮星的項目之一,偏偏香港就有店子摘下一星(當然就是這裡)。而這裡,傳聞也接近過,不過始終也沒有。
沒特別約定大師傅(事實上當晚他也要招呼貴客),是晚餐點當日籍小師傳負責。舊同事本身就是一名鉄板燒小師傳,正好觀摩。餐廳有兩款餐牌,Sanka Course及Sanka Special Course,分別主要在於有沒有鮑魚,也選了後者。
十月下旬·有雨
這是在東京流浪的一天,午餐吃了很多色的吉列豚(請按此參考相關食評)。邊吃飯邊透過手機網上買了內陸機票當天傍晚飛回札幌,看看時間還有個多小時才需要離開蒲田,找個地方吃下午茶如何?
打開iPad,在日本飲食網站找到這間店子。店子在蒲田駅內的東急百貨公司四樓,但本身是蒲田區內的老字號。創業於昭和43年,論年紀即比我還大上一年!店子的裝修擺設仍維持那份「古早味」,座落其中是很舒適的。
餐牌上的選擇主要以復刻當年的舊項目為主,而來這裡必吃的就是其熱香餅(ホットケーキ)。這裡的生果也出名,是因為店子正是當年是千代田果物店「万惣」的分支店,應用的生果也是最新鮮的。所以點了一份熱香餅以外,也來一客雜果新地。
十月下旬··有雨
如果可以在東京流浪一天,你會選那一區?
這一次,我選了蒲田。
第一晚,一心想出外吃燒牛脷。誰知身體一碰到酒店床就睡死了,畢竟八天美食團行程再加折騰了一整天,真的累透。
第二天是餓醒的,對我而言是很陌生的感覺:因為我不會讓自己餓太久的。跳下床,開iPad,選吃的。
不要以為在東京「一定要去xx」才找到好吃的地方,在我的字典其實美食是處處有(當然是說東京啦),蒲田也不例外。
印象中的蒲田是與「吉列豚」掛勾的,在日本各地也找到分店的「檍」的總本店就在此。而論名氣這區最好的當然是「丸一」,但我卻給這裡「食堂」二字吸引過來,大抵這個世上但凡叫「乜乜食堂」「物物食堂」都特別吸引,因為「食堂」二字很多時就代表地道,即當地人會去吃的地方。
那對一名異鄉食客來說,那有錯過的道理?
十月中旬·晴
曾被問:再回來札幌的第一晚,會去那裡吃?
想也不想,就是這裡(請按此參考舊食評)。
因為這裡曾是KC無數工作過後晚上的深夜食堂。
上個月回來,甫下機就來。想不到,店子已掛上另一品牌。以為是關門了,原來只是搬了舖。
今個月回來,二話不說,就跟在札幌Stay Behind的團友們回來吃宵夜。
新舖位更接近薄野的中心區(即駅前通),招牌就是一只以霓虹光管砌成的牛,離遠都可以清楚找來。
沒訂位(其實以前就從來不用訂位),四人都要折騰一輪才可以進座。打開餐牌一看,食物以肉類及內臟為主,跟前沒兩樣。加上日幣紙水低企,有什麼想吃就統統點來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