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月上旬·晴
朋友移民在即,才說起他原來從來未吃過福記。那怎行?當然要來吃吃。
打工的時間有近十年在灣仔區工作,這裡差不多是飯堂。喝過不少茶,吃過不少點心,還有的當然是原隻乳豬及荷葉飯。幾年前在這裡辦過十多二十局飯局,那已是後話。
而這裡的故事,相信也不用我再重複。分家、受社會運動影響、疫情下就連晚市也沒有了。今時今日要吃,就只有在茶市來。店子嚴守「1.5」,檯與檯有十足距離。入座的時候,皇仁舊生會的梁師傅正結帳離開,其實不少老一輩的行家也會在這裡飲茶。
大大話話在這裡吃了二十多年,食物說是沒退步是騙你的。沖壺普洱,茶淡如水。上茶樓想喝一口好茶,唯有就是自己帶茶葉吧。還好我不是「茶人」,對此要求不高。等朋友到來,「剔」好點心紙,一心等吃。
在不少的場合也提過,我其實最喜歡吃這裡的叉燒。蜜味不過甜,不會蓋過肉的味道,最怕就是甜甜的叉燒。肉質不過稔,仍保持軟口,也最怕稔稔的叉燒(即是西班牙黑毛豬製作那些)。帶點肥脂,筋位爽口,仍然是我最愛的叉燒。索價$200一客,必吃。
在這裡有什麼點心是必吃的?叉燒包就是當中的經典之作。這是最尋常的點心,也是最難做得好吃。爆口位靚,餡不外露。外皮厚度及叉燒餡的比例剛好,這裡的包種用了多年,蒸出來的包當然鬆軟好吃。告訴大家,我一年也不吃一只叉燒包,這個下午吃了兩只。
炸物也是一絕,雞粒荔芋角也是必吃的。外層的蜂巢酥皮極脆,炸得挺身卻不硬。內裡的芋頭夠香夠滑而雞粒餡美味。加入不少的蔥粒是功臣之一,而蜂巢外皮、芋蓉及雞粒餡三者的比例是完美的,教材級。
叉燒包及芋角都是傳統點心,而另一味叉燒酥就加入了點心師傅的創新元素。看樣子就像是合桃酥而非平時見的三角形酥,味道也正正是酥脆帶點微甜,底部墊上一塊酥皮,加入叉燒餡就更好吃了。
點心以外,一味魚翅灌湯餃也是不能錯過的。這裡的灌湯餃是浸了清湯的,但那個湯也是重點所在。清香而鮮美,是非常香的瑤柱味道。在內裡除了撈到魚翅,也有蟹肉。混和湯餃內的肉末同吃,非常不錯。尤記得以前跟前輩來飲茶,三籠點心加一客灌湯餃是例牌。索價$160一客當然不便宜,但絕對值得一試。
好了,那有什麼點心是不必吃的?這裡的蝦餃從前也是經典,但今天再來吃,皮厚得過份,一咬已知不及格,宜避之。腸粉也是一向都不出色,拉得不薄也不滑。排骨又或是咖哩魷魚也是不必,因為不會吃得出跟外邊的大路酒樓有何不同之處。
這天單價最貴的其實是一碟菜,收$230是不是很貴?但如果那是上湯浸豆苗的話,那相對地又沒那麼貴了。街市常客都知,豆苗本身是不便宜的菜蔬,賣過百元一斤是等閒事。是日的豆苗摘得好,爽嫩甜美,也不錯。
甜點點心方面,在這裡必吃的就是豆沙蘋葉角。冬天用上的粽葉,掀開時真的香味十足的。糯米皮做得非常的軟糯,豆沙餡香味十足,甜度點到即止。其實在市面上不少的地方也可吃這一味甜點,這裡的仍然是最好之一。
這裡其實是本地經典名店,衍生出國福樓又分裂出家全七福,後來還有何必館。就是大廚過檔去了酒店中菜廳任職,也立即摘星。價錢當然一點都不便宜,閒閒地也要五百過外一位。但喜歡吃傳統廣式點心的我,還是不時會回來。
結論:值得推薦
評分:(以5個💥為滿分)
服務:💥💥💥💥1/2
環境:💥💥💥💥
Sony α7M3
SEL55F18Z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