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下旬·晴
2020年對每一個香港也應該感受尤深,失去了很多,留得住的更少。每年都會在這兩天調視一下電腦中那海量的餐廳及食物相片,總會找到很多想寫但又未動手的食評,當中有這一家。
曾經有一段時間迷上了東京食肆,差不多每一次日本之旅都總會找三天兩夜留在那裡,訂七、八家餐廳好好的吃吃吃。東京是最高級鮨店的集中地,也找到不少非常出色的法國菜館,而這裡是少有在幾年內來過三次的地方。
店子在高級餐廳林立的西麻布,隱藏在民居之內。不難找,但也要走好一段路程才來得到,還記得第一次來從千代田線的乃木坂駅走了差不多半小時才來得到。店子是不少日本法國菜的風格,空內裝修走簡約路線,燈光偏暗,情調十足,但環境舒適不拘謹。
大廚生江史伸73年在橫濱出生,96年出道,03至08年在也曾是米芝蓮三星的Michel BRAS TOYA Japon工作(請按此參考詳細食評)。此後曾在英國The Fat Duck工作一年,2010年回東京開立自己的店子。2011年摘下第一粒米芝蓮星,2015年晉升至二星推介之列,是本年度新鮮出爐的米芝蓮三星店。
KC第一次來是在2014年,此後再來兩次,午餐及晚餐都吃過。大廚的風格也是簡單直接,擺盤簡約整潔。總是用上素白的碟子,將配菜及主菜加上調料展現在食客面前。個人覺得,這也是跟其早年在Michel BRAS TOYA Japon的工作不無關係。
九道菜的餐牌,餐前悅口小吃就是青橄欖,通常在此時也在喝香檳的我,也正好以此作下酒品。前菜(歲時記)還有的是牛蒡泡沫加上蘆筍蓉,當中加入了蛤在內,二者配合起來味道鮮甜,旁邊小杯的是經液態氮氣處理的蜜柑及大根。
令人欣賞的是當中各種蔬菜類菜式的烹調及處理。新鮮的鰹魚刺身先以淡醬油淺漬,再加入紫蘇花及漬茄子。在味道上配合得好,但墊在其下的小春筍就更出色。清新加上爽脆嫩香的口感,正好中和了鰹魚濃郁的味道。
另一道前菜「蕪」是大廚的招牌菜之一,是從店子開立至今也保留下來的前菜。用上的是東京產的小蕪菁,先低溫慢煮4小時再切半再煎香。稔身的口感帶點爽腴,濃郁的甜美中帶淡淡蕪菁的甘苦。墊底的青醬是以蕃莤煮成的,加上帶點火腿香味的脆麵包粒,是吃了三次也不介意再吃的菜式。
鮟鱇魚的肉紋理較粗,肉質帶爽。在烹調上是很考火候的食材,因為一煎過火就會韌如鞋底。大廚先以牛油煎香外層,再慢火焙至僅熟。出色的還有配上以香葉及蔥煮成的醬汁,帶濃郁的香味剛好為魚味略淡的鮟鱇魚肉補缺。
不少在日本的法國菜館都有一味以多款最新鮮菜式併成的沙律,這裡也不例外,就是一味「敬愛するアルチザン~時季のお野菜たち」。據知圖中的沙律就用上了55種不同的蔬菜,以不用的烹調方法去展現蔬菜食材的不同味道,每一口也是不同程度的甜美。
主菜是來自宮城縣石卷市的珠雞(ホロホロ鶏),雞肉本身是煎得完美的,皮極脆而肉非常嫩滑。雞胸肉口感雖好,但味道略淡,此時以雞肝煮成的醬汁就正派上用場。更令人欣賞的是煎得呈微焦的苦白菜,一點點的微甘也是不錯的調味。
甜點是士多啤梨及青檸及香草雪葩,可讓味蕾清新一下。最後的茶點是個小併盤,中間的幾支朱古力球珍寶珠是這裡的招牌小點,還有甜甜的小漢堡及可以自己動手的士多啤梨果醬撻。不是甜牙齒的我,來一杯咖啡就好。
來過三次,有兩次都要求配酒服務。店子的洋酒總監大越先生是日本酒界內的知名人士,找他幫助,錯不了。除了配酒以外,不喝酒精的朋友可以選擇配果汁。當然對於喝酒的我來說,這也只是資料一宗。
第一次來,是吃午餐。吃完很是喜歡,總想再找機會來吃晚餐。相隔三個月再來,卻不巧碰上氣管敏感,那晚是吃什麼也嚐不到什麼味道(也當然不可喝酒)。所以念念不忘,要來第三次。
到了今天,這裡是最新鮮出爐的米芝蓮三星店。
結論:值得推薦
評分:(以5個💥為滿分)
服務:💥💥💥💥1/2
環境:💥💥💥💥1/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