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年代的好食友陳小姐回港幾天,當然要約飯。食店建議當然由我來,就出了兩間製作移居外地港人最不能抗拒的香港菜式聞名的小店(邊兩款菜式?咪燒味同海鮮囉!),她選了前者,就來了這裡。
還不簡單,立即安排。大家坐在店子隔離舖位的小圓檯,是晚這邊就只有我們一圍客人。
菜式方面,我只簡單交帶:燒鵝及叉燒是必點的,前者還一定要「成隻上」。其他菜式,就交由陳小姐選擇:說到尾我們幾時來吃也可以,還是她想吃什麼就點什麼吧。店子有生啤供應,就先來幾杯。有酒也要有餚,就來幾味下酒小吃。椒鹽豆腐好吃,外層薄而脆而內裡嫩滑。灑上一點點七味粉,惹味。大家都知吃炸鯪魚球不是吃鯪魚球,而是吃蜆芥。這裡的蜆芥,也不錯。椒鹽魷魚就比較一般,勝在魷魚鬚幾耐咬,下酒不錯。
一心為吃燒味而來,一來就是幾味,先介紹主角:荔枝柴薰新會古井燒鵝。原隻燒鵝上檯,看上去皮帶點厚度但不肥,肉豐又夠份量,賣相非常吸引。急不及待的吃一件鵝胸,皮脆而肉厚,肉味濃厚又夠香味,好吃!一碟原隻燒鵝6人吃好像多了一點,但好在席上朋友(尤其是我)都喜歡吃燒鵝,但最後都照樣清碟,滿足!
說來有趣,如果不是要招待外國回來的朋友,我們在香港反而很少會這樣的吃原隻燒鵝,是晚真盡興。
燒鵝以外,叉燒也是是晚菜式重點所在。在這裡叉燒有三個格式:瘦叉、肥腩叉(波瀾壯闊!)及限量供應的半肥瘦叉。在肥腩叉及半肥叉之間(我估沒什麼人會選瘦叉吧?),要了後者。從橫切面看來,半肥叉肥瘦相間加上少少燶邊,看起來非常吸引。肉質爽口而蜜味香甜,也好吃。
半肥叉雖好吃,但我跟自己說下次來怎樣也要吃肥腩叉。
叉燒及燒鵝以外,其實也有點燒肉及醬油雞。燒肉切得好擺盤也齊整,但看上去就知道部位只是一般。不是腩骨位,食味差一點,但仍然是皮脆而肉鬆化的,只是欠缺了皮及瘦肉中間那層肥脂。醬油雞一向不是我「那杯茶」,淺嚐一件,已記不起味道如何。
沒有點湯品,也沒要單尾。除了兩碟菜蔬,就只點了咕嚕肉。咕嚕肉盛在「菠蘿船」內上檯,每次見有此等陣式,在吃咕嚕肉之前都會先試一件菠蘿,果然是新鮮菠蘿。咕嚕肉咬下去微脆口,酸甜合度,果然有水準。希望英國回來的朋友都吃得滿意。
拿餐牌一看,有不少非常想試的項目,除了肥腩叉以外,還有金錢雞、蝦多士、爵士湯、原隻乳豬、自家製山水豆腐……等等等等。不如在四月尾包場來個「飯局」,如何?
陳小姐以外,另一食友也將赴英國生活。在此希望他們一切順利,生活愉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