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天的美食團,落地第一餐,吃的是米芝蓮二星的羅宴。
2019年開始做首爾團,這裡是每次都來的地方。那時這裡還是米芝蓮三星,舊年就跌了一粒星。店子在絲麗酒店的頂樓,可以俯瞰首爾江北及南北首爾塔的地方,環境當然好。
數年沒回來,餐牌及菜式格局都已轉變。傳統元素少了,招呼服務也不如前。尤幸菜式仍然以韓國傳統食材為本,用料上乘也講究,這就是選這裡成為今次美食團的餐廳原因之一。餐廳行政主廚金成一在韓國是「神檯級」的大廚,到了今天,這裡仍然是政商名人政要請客食飯的熱門之選。
10道菜的晚餐,悅口小吃是韓牛夾及漬蘿蔔。韓牛夾放上黑魚籽貴氣十足,在味道上也有補強之助。漬蘿蔔看上去平實而不及韓牛吸引,但口感爽脆而甜酸合度,作為小吃卻更稱職。
悅口小吃:韓牛夾 |
悅口小吃:漬蘿蔔 |
兩道冷前菜都是海鮮,涼拌比目魚配上的是冰梅醬,而醬汁象拔蚌搭配的是韓式辣醬。前者涼涼的酸味而後者就是甜辣,都可以襯托出兩種海鮮食材的鮮美。
前菜:涼拌比目魚 |
前菜:醬汁象拔蚌 |
兩道暖前菜,藏在水波蛋及菘子醬汁下的是一只小小的蒸包子。感覺上簡單了一點的菜式,味道配合上還算不錯。當中最令人留下印象的就是菘子醬,香濃而口感輕柔。看來像湯品的其實是個小小的海鮮窩,當中包括鮑魚、海參及魚肉。在豐富的湯料之下是以幾款韓式藥材熬的藥膳湯,味道濃香也熱度足。首爾的晚上溫度徘徊在五度左右,跟此湯令人感覺舒暢。
前菜:蒸包子 |
滋補海鮮湯 |
麵食在傳統韓宴中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,也值得特別留意,是日來的是以紫蘇為主題的麵。紫蘇籽打的麵,上面舖上紫蘇籽打的粉做的餅,墊底的是紫蘇油調的汁。自家製麵「無得輸」,口感絕佳。調味少至無可再少,就是要讓食客吃得到當中淡淡的紫蘇香。
紫蘇籽麵·紫蘇籽醬·紫蘇籽油 |
肉類主菜是韓牛,國寶級的食材,只要溫永不失手,是不會差的一味。可選烤里脊肉又或是炖牛肋骨,相比之下,還是直火烤的好吃。
烤韓牛外脊肉 |
麵食以外,米飯也是韓宴重要的另一環。韓國米種類極多(逾一千種!),是晚店子就用上4種不同種類的米粒去煮土鍋飯。平日已少吃米飯的我,來到首爾也會吃一些,因為實在好吃。野米的絕佳口感加上金米的味道,值得為此破戒。
土鍋飯 |
土鍋飯 |
兩道甜點外表西式,不過第二道甜點用上的是艾草及豆粉,保留「韓味」。餐後茶點就是幾款韓式地道甜點,我笑笑跟團友們說其實這幾天大家都會再見這幾款甜點,不用幻想,都不太好吃,試試就好了。
艾草雪糕 |
豆粉慕絲 |
在很短的時間內來了幾趟,都會明白這裡被遞奪第三顆米芝蓮星的原因。服務暫且不說,在食物的味道及安排上又真的不夠仔細。如團友中有不吃牛肉的,在食物中就換上了其他食材如蝦或鮑魚。不過食材是換了,醬汁卻跟吃牛肉的是一模一樣……不同的食材用上同樣的汁醬,很難令人相信是用心的做法。
在餐點上,我還是懷念以前在這裡吃的神仙爐或拼盤。不過俱往矣,沒比較就沒傷害。而首爾的fine dining也進入一個新世代,這裡雖然仍要一試,但再來就要去試其他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