敝公司只是微小公司一間,但也有合伙人。他從北京回來香港處理私務,找我吃飯,想也不想,來了這裡。
周一才來這裡拍飲食節目,下個月又來辦飯局,隔幾日又出現在這裡。原因好簡單,其實我真的喜歡這裡的菜式。
東江菜,在粵菜的版圖內,其實跟潮州菜、廣府菜齊名,也就是客家菜。用上最基本的食材,少用牛肉。菜式實而不華,重實在味道多於賣相。
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,我是客家人。雖然自小已吃客家菜(家母是高手),但自己卻從來不會做。所以在外有得吃,就最好。
今次拉埋相識多年的老友一起來。
敝公司只是微小公司一間,但也有合伙人。他從北京回來香港處理私務,找我吃飯,想也不想,來了這裡。
周一才來這裡拍飲食節目,下個月又來辦飯局,隔幾日又出現在這裡。原因好簡單,其實我真的喜歡這裡的菜式。
東江菜,在粵菜的版圖內,其實跟潮州菜、廣府菜齊名,也就是客家菜。用上最基本的食材,少用牛肉。菜式實而不華,重實在味道多於賣相。
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,我是客家人。雖然自小已吃客家菜(家母是高手),但自己卻從來不會做。所以在外有得吃,就最好。
今次拉埋相識多年的老友一起來。
在台北24小時,怱怱而來,怱怱而去。
還有幾小時就要上機,怎說都要吃個牛肉麵才算來過台北。跟團友表示意願,大家喜歡就來,結果當然是全員在陣。
不要看其外表好像新淨,但其實已是開業40多年的老店子。相傳老店主是一位軍人,當年學懂煮牛肉麵的技巧,將店子及秘方傳給三個女兒繼續經營。我在十多年前來過,但錯誤的選了另一款湯頭,念念不忘。到了今天年過半百,終於回來。
每年都會同美食團團友去台灣一轉,今年也不例外。
來到台南第一天,在酒店放下行李,立即出外搵食。保安路,就是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。早前出左條片「澳門必吃20味」,據本人統計,最多人問的,就是當中的清湯腩。各位請留心,因為說的就是這裡了。
無論疫情前或疫情後,澳門的宵夜市場都精彩過香港多多聲。這裡是我很喜歡來吃宵夜的地方,帶/介紹過n個人來。疫情前,好像結業了,而在三盞燈開了另一家店。在那邊吃了一次,咖哩腩不及以前吃的清湯腩(食評在此),就沒有再回去。
今晚潘總請食飯:「隨便坐」。
席上客,不簡單。有米芝蓮星大廚,有店子的主理人,也有城中名人+超級老饕。KC能敬陪末席,與有榮焉。
吃什麼,自有能者打點。埋席飯來張口,是最幸福的事。當然是日除了有這裡的主理人加持,還有潘總及其不少大廚朋友自來「加餸」。我對潘總表示,是晚值得期待。
潘總說只笑而不語。
早早看到DiningCity「THE MENU by Masterchefs」開這裡的特訂餐牌,實在太抵。就試試開個飯局,看看有沒有食友有興趣。一呼百應,連爆兩天。向隅者眾,在此說聲對不起。
也感謝有闔方面的安排,我們座落在店子最靚的貴賓房內。其實這裡的景致,在本地酒店中必定是數一數二的好。未開餐,先飽覽維港及中環華燈盛景,也是樂事。
菜未到,茶先上。這個套餐還包括特色茶位,來一壺普洱。味道香且口感滑,不是行貨。平時來這裡喝一位的茶,相信也要幾十元吧。這夜全包,真的抵。
住在倫敦人名匯,晚上要在巴黎人那邊吃飯。個人習慣,中午就會出澳門街吃。是日大熱,戶外溫度達34度有多。看出去驕陽似火,還是留在涼浸浸的酒店範圍較上算。
星期日的中午,很自然會想起吃烤肉,又自自然然的來了這裡。可惜來得晚了一點,是日Sunday Roast已沽清,就連威靈頓牛柳也沒有,那就簡單的來一份烤肉眼。
老老實實,除了自助早餐,其實好少吃自助餐。不過少還少,但其實試過很多不同地方的自助餐。
這裡,比較另類。
店子在新開的倫敦人名匯(即是以前Shareton個位)二樓,跟其他吃自助餐的地方有點不同,這裡比較闊落,疏化位及卡位都不少。或者是這樣,店子同一時間可以容納的食客不會太多,據云是路氹城其中一間最難訂的自助餐之一。這幾個星期大部份時間都在馬交,短暫回港就是要吃幾餐飯及主持飯局。落船都未夠12小時,人已在這裡。
店子是今年新晉米芝蓮一星推介餐廳,不過大廚Nicolas Boutin對米芝蓮星絕對不陌生。因為他在同一集團的另一間餐廳掌廚的時候,已一早摘星。來過這裡幾次,容許我說一句,這絕對是遲來的一顆星。
是日下午來跟很久不見的朋友吃午餐,也順道試試Chef Nicolas的全新午餐餐單。前菜八選一,主菜七選一,而甜點都有四個選擇。不同口味的朋友,都應該可以輕易找到心水之選。吃著外脆內軟熟的酸種包,悅口小吃是一小件八瓜魚鬚。軟稔的口感,跟墊底脆口的紅菜頭汁撻底同吃,份量小小的,卻有豐富的口感層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