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幾年未回新加坡,記掛的除了是這裡的美食,還有在這裡的老朋友。
幾年的疫情,令世界也顛倒改變。幾多以前常見的人,常看的事,一個疫情,打得煙消雲散。離開的離開,走的走,消失的消失。不見的,再也不見。所以,仍然可見的朋友,要特別珍惜。
你問我,這次回新加坡,當然有在這邊懋見的朋友。王大哥及王嫂,還有明哥,就是其中之一。王大哥及王大嫂是很多年前已經認識的老朋友,他本身喜歡吃,也對一切食材及世界各地的新奇事都抱好奇心。明哥更不用說,跟他有段「不打不相識」的歷史(詳情可按此)。
這次跟兩位香港朋友從馬拉飛來新加坡吃幾天,是夜相約在Geylang聚一聚,其實也是整個旅程之中最期待的事情之一。
當然,見面是一回事,也要吃好吃的。我們幾個香港人,就是為一味白胡椒蟹而來。在新加坡,供應白胡椒蟹的店子不多,這裡是做得最好的一家。白胡椒味道不及黑胡椒「搶口」,辛勁沉穩而香味十足,正好襯托出蟹肉的鮮美。
明哥的炒蟹有個特色,就是生炒而不先走油,保留蟹肉的鮮美。汁醬亦盡量收蟹件內,吃起來原汁原味。是晚大廚挑了最大的肉蟹,只見蟹肉塞滿蟹身之餘,蟹蓋也有頂角羔。我不常吃蟹,因為很難吃到滿意的,是晚吃得非常滿足。喜歡吃蟹的朋友,這間店子是必來。
白胡椒蟹以外,炒啦啦也是這裡的招牌菜之一,其實就是炒蜆。作為香港人,炒蜆也是「由細食到大」的菜式。港式炒蜆,著重的即火候及鑊氣。炒出來較乾身,香口惹味,豉椒炒蜆就是大家也相當熟悉的國民美食。
新加坡式炒蜆,成品較濕身,汁水充足。蜆肉吃起來鮮嫩,而這邊的蜆,水準較優勝,這個做法就能吃到最好的效果。明哥不停的說這夜的「啦啦」不夠大及好肉,但我們吃起來就是粒粒鮮美。粒粒肉質細嫩爽脆。調味點到即止,不蓋原味,這就是火候。
也來一碟腐乳炸花肉。五花肉先用腐乳醃好再炸,外層微脆而內裡是肉汁充盈的,非常好吃。其實每次來這裡都只是吃到三幾款食物,店子令人有興趣的食物還非常之多,非常有次能跟多些朋友再來,多試幾款。
談起這裡的三樓米粉,其實有個有趣的小故事。這晚大家提起,哈哈大笑,真的不打不相識。其實有點肉兩面黃的米粉版本,外層僬香而吃起來還有米粉爽滑的口感。蔬菜墊底,夾起烤米粉同吃。一乾一濕,口感及味道也是恰到好處。這一味三樓米粉,跟白胡椒蟹同是店子的招牌菜(真係寫出個招牌隔離的),也是來這裡必點的菜式。
明哥好記性,清楚記得十幾年前我來這裡吃東西的趣事。上一次來,就是一家三口,還是在22巷舊舖那邊。那時小朋友是頭一趟吃到白胡椒炒蟹,也讓他見識一下什麼是三樓米粉。十多年不見,搬來30巷這邊的新舖是又大又舒適,一晚也哥以翻三、四權的,做得有聲有色,明哥好利害。
飯後兩位大哥還招呼我們去隔近的店子吃老樹榴連。那裡是名店(Durian 36)是晚人多,但明哥本身是芽籠地膽,三兩下手勢就可以在路邊靚位擺好檯。幾個朋友一起吃榴槤,說說食圈的奇怪荒誕事,正所謂要有這樣氣候至有各樣妖獸,笑說正義也太陳舊,但也真正十級的快樂也滿足。
可以再見王大哥及王大嫂,也很開心。沒見七年也有六年了?大哥要多多保重,我們一定要再一起傲遊四海,嘗盡美食。
是夜感謝明哥請客,也感謝王大哥及王大嫂請吃榴槤。我們幾個在香港客,深知是怎樣也埋不了是晚的單,唯有累積人情債,再見才再還。
美食與朋友,其實從來也分不開。謝謝明哥及王大哥的熱情招待,這一夜,開心盡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